为深入探讨并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向一流建设迈进,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于1月11日至12日在长安锦呈酒店举办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重庆杰成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祥马骋商贸有限公司等10家校企合作单位高管,重庆中医药学院副教授程娟,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副校长孙敏、校长助理王璐,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诚程,教务处副处长顾硕、处长助理崔建,学科与专业建设科科长裴亮出席。此外,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人力资源管理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1月11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张艺露以“蓄势笃行,新元启航”为题发言,首先总结了2024年在专业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包括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环节的深化以及学科竞赛的不断推进。她强调,2025年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响应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扎实理论基础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教研室主任游璐分享了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想。在回顾2021版方案时,游璐详细分析了该方案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培养类别单一、课程设置过于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调课程的多元化、模块化与灵活性,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的职业需求。特别是在理实一体化方面,游璐提出要通过加强实践课程、引入企业项目以及开设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她还计划试点全项目式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设置,结合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让学生能够跨学科、跨行业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自由讨论环节,各方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刻见解。校长助理王璐强调,产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要义。她提议,要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要通过企业需求指导课程设计,更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推动教师团队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此外,王璐还建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支既懂教育又懂行业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以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
重庆杰成人力资源集团总裁乔聪玲建议高校要与企业深度对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精准人才。他指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重庆祥马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驰骋指出,高校教师的行业认知普遍不足,呼吁学校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增强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贴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
重庆华纵联合知识产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也分享了他对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他指出,随着企业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领域的思维方式。他建议,在课程设计上应引入更多关于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和战略规划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重庆博瑞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擎指出,随着企业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项目式教学可以有效弥补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
重庆安恒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飞则强调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课程设计到实习机会的提供,全方位支持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推动学生更顺利地步入职场。
重庆睿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理莫智敏则表示,企业不仅要提供岗位,还应承担起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责任。莫智敏表示,睿兰汽车科技愿意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就业辅导,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再到职场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职场发展趋势。
重庆青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得乾表示愿意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优势,积极支持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并承诺将为课程的优化提供宝贵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支持,推动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重庆中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向导指出,法律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要求培养出具有扎实法律基础、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向导表示,愿意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积极参与学院课程建设的支持工作。他建议,学院可以通过加强法律实务课程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确保课程内容的前瞻性。
重庆中医药学院程娟副教授希望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持续适应变化、提升自我。
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诚程在观察人事处的勤工助学学生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色,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些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展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证明了学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务处副处长顾硕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建议。他强调,课程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顾硕副处长指出,课程设置应更加灵活多样,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务处处长助理崔建、学科与专业建设科科长裴亮等也分别从师资力量、教材建设、竞赛组织、实践学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强调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在求职竞争中具备足够的优势。
最后,副校长孙敏作总结发言,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既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紧密对接社会的实际需求。他强调,学校职能部门要为方案的实施留足空间,并推动跨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孙敏提出,未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塑教育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推进产教融合,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学习支持和就业指导。
1月12日的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副院长刘风云解读了学校《一流专业培育与建设实施方案》和《“一流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两个文件,明确了2025年建设目标、原则及重点任务,强调要全面提升师资力量,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专业教师谢琴分享了指导学科竞赛的经验,肯定了系部在过去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尤其是在多个赛事中获奖,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但她也指出,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竞赛项目的组织和资源整合存在不足。对此,谢琴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加强实践训练,更多引入企业项目,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优化竞赛组织,提升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效率。她还建议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定期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科竞赛的整体水平。
最后,院长邓旭升强调,202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紧扣行业需求,更要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整体需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培养中,真正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紧跟学院步伐,继续深化专业建设,推动更多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人生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为后续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此次研讨,学院不仅推动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探索,还为提升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展望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整体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改革,力求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促进学院在教育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上的全面提升。